8月25~28日,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八届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三届女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航空工业洪都成功举办,精彩纷呈的比赛为南昌航空城增添了人才拼搏活力、创新发展动力。
此次大赛为国家级二类赛事,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的全力支持下,由航空工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举办,航空工业洪都承办。大赛以“匠心航空,技兴中华”为主题,设立了工具钳工、飞机铆装工、无损检测员、加工中心操作调整工四个赛项。
来自全行业44家单位的159名参赛选手从四面八方齐聚洪都,不同的是,他们中有的是拥有数十年经验的技术“大牛”,有的是“初出茅庐”的零零后“新人”,他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入围决赛的精英,都是各自岗位上的佼佼者,期待着与高手们同台竞技、比拼绝活。
除选手实力出众外,本次大赛的裁判组与专家组更代表着航空制造领域的顶配水平。方文墨、张晨光、赵晓明、殷晓芳……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们担任着各赛项的裁判组长,69名裁判员与29位竞赛专家均为行业资深专家,他们严守竞赛规范和评分标准,为每位参赛选手提供公平、公正、公开保障。
同时,作为一项国家级赛事,本次比赛也达到了国家标准与行业顶级水平。竞赛裁判长、西飞培训中心研究员王海宇表示:“本次大赛在竞赛内容上呈现出‘高、新、精’三个特点,也就是竞赛标准与世、国赛水平一样‘高’;竞赛内容中创新性地增加了‘新’元素,例如引入数模技术;竞赛现场融入了生产现场‘精’益管理的场景和理念。”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大国工匠”、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方文墨在竞赛中担任工具钳工裁判组长,他表示:“此次工具钳工的考题按照全国最高等级职业技能标准做设计,分为11个零件与18个标准件,组装后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全部由选手纯手工加工完成,检验测试标准也与国家级标准持平,真正让参赛选手们在体验行业‘天花板’的同时淬炼自身技能。”
此次竞赛自2月起筹办,从单位选拔到集团预赛再到集团决赛共历时6个月。在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评委会、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本届大赛真正成为了职工技能强军的“练兵场”、技能强国的“主阵地”。
比赛的成功离不开精心的赛事保障。筹备期间,竞赛办公室多次召开赛事推进会,研究制定竞赛总体部署实施方案、竞赛文件,从思路酝酿到方案实施,从人员组织到竞赛场地、技术标准落实,做到了全流程精心策划、用心组织、周密部署、逐项排查。竞赛组委会严把大赛规则关、理论考试关、真实的操作关“三道关口”,提升比赛公平性与公正性。
航空工业洪都培训中心主任秦昶介绍道,自接到承办本次技能竞赛的通知以来,在航空工业集团党组干部部/人力资源部的统筹指导下,洪都公司迅速成立技能竞赛工作领导小组与6个专家组团队,细致筹划、平稳推进,为航空工业技能人才搭建了一个技能成长“大平台”、技能交流“大舞台”。
比赛的成功也离不开高质量、高标准、重创新的赛事内容。竞赛主办方本着“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原则,科学选择竞赛工种、细致谋划竞赛场地、严格制定考试题目、认真确立竞赛规则。所有选手均要完成理论考试与实操考试,进行“知识+技能”双比拼,实操环节均设置在生产一线现场,充分的利用大师工作室、二级培训基地资源优势,凸显浓厚的实战竞技氛围。
加工中心操作调整工的比赛时长达7个小时,选手须在全程站立状态下,根据零件图纸完成数控建模、加工全过程,能够说是既考验了技能、又考验了体能。据加工中心操作调整工赛项裁判组长、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赵晓明介绍,考试零件设计灵感是从日常航空产品中会涉及到的加工要素与结构提炼而来,同时融入了一些竞赛元素,如在零件中设计了飞机图案,增加了与大赛主题契合的“匠心”文字和集团徽标,这既考验了选手加工的尺寸与精度控制能力,也为竞赛增添了一些趣味性。
“无损检测员”赛项是一项技术上的含金量较高、从业人员少的“小工种”,也是航空工业职业技能竞赛举办以来首次纳入的工种,实际做到了各类技能人才和工种广覆盖导向,为从业无损检测等“小工种”的技术技能人员们提供了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更代表着航空工业严把产品质量,促进高水平发展的决心。
航空工业第三届女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预赛共涌现出33名优秀女性职工参加飞机铆装工、无损检测员赛项决赛。
航空工业洪都刘艳获得了航空工业第八届职业技能竞赛无损检测工种的第二名与第三届女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第一名,“能获得这么好的成绩我十分意外,工作十余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的比赛,很谢谢竞赛主办方能够把‘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这一从业人数较少的职业工种纳入比赛,为咱们提供了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回想起比赛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还是挺不容易的,飞机铆装工的比赛时长达7个小时,这对于女职工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中航西飞杨盼在女职工竞赛中拿到了飞机铆装工工种第一名的好成绩,她表示,赛后回到单位工作时,自己的技术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航空工业10多万女性职工支撑起了航空事业发展的“半边天”。航空工业女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举办三届以来,一直在改进女职工参赛方式,为女职工搭建了展现技能才华、切磋提升技艺的平台。如今,男女职工同台竞技,让广大女职工们看到了更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可能性,也充分体现了航空工业女职工爱岗敬业、钻研技能、奋力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
来自航空工业沈飞的郑连宇在本次大赛中荣获工具钳工工种的第一名,从籍籍无名到拔得头筹,他做了四年的准备。在刚参加工作时,郑连宇曾参加过几次沈飞组织的技能竞赛,他从比赛成绩中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我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身影。”自2019年拜师“大国工匠”方文墨后,这四年中的每一个节假日与周末,郑连宇都在练习。“感谢师父与师兄弟们的帮助,一万天的日日夜夜终于在今天如愿了!”
来自中航西飞飞机装配厂的许俊伦是飞机铆装工赛项的第一名,入厂八年以来,他从一名学徒开始慢慢积累,最终获得本届竞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他认为“这次竞赛考察得十分全面,对我们飞机铆装工来说是一次系统的检验。”航空工业洪都的陈文是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工的第一名,他认为此次竞赛非常标准和正规,让他们见识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选手的高超技能。
对于选手而言,本次大赛收获的不仅是名次,更是技能知识的成长、经验的积累和向行业顶尖大师学习的机会,为锻造更多高、精、尖产品作出了突出贡献;对行业内单位来说,大赛发掘了有潜力的技术好手,形成了技术标准、裁判规则、管理细则,为后续人才教育培训提供了“教材”与“大纲”。
“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晨光担任飞机铆装工裁判组长,他说:“这次实操考试现场实现了精益化管理,比如说工具摆放、垃圾桶摆放、零件保护等都作了相应要求并纳入了评分规则,促使选手将好习惯带到生产现场,提高生产效率与安全。”
据航空工业洪都培训中心副主任、竞赛专家组成员邹国发介绍,竞赛结束后,洪都计划保留下此次比赛的场地并将其打造成为技能人员培训基地,通过将培训基地建在生产现场使更多技能人员受益。
习在致首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要格外的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航空工业集团党组从始至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逐渐完备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一大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竞相涌现,有力支撑我国航空武器装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航空工业集团积极落实党中央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精神,研究制定《关于逐步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落实新时代“八级工”要求,以推动航空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导向,以优化航空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为根本,聚焦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加强完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以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以技能项目攻关“创新”、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孵化”,打出精准施策“组合拳”,逐步的提升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社会待遇,充分调动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幅度的提高技能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集团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回首来时路,在推进航空强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航空工业的技能人才和专家们始终奋战在科研生产一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了不凡业绩,为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展望新征程,航空工业技能人才将在实现航空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实践中,勇担兴装强军首责,抢占世界航空科技制高点,在聚力备战打赢的征程上,彰显国家队的大担当,做出国家队的大贡献。